第924章 大局已定(2 / 2)

朱翊钧顿了一下,提起一件大事,「而今反叛的东吁藩国,莽氏授首伏法,蒲甘地区诸土司纷纷俯首称臣。

朕的态度很明确,大明不再允许有土司!

蒲甘地区虽然过半地区山高林密,但是怒江(萨尔温江)丶丽江(伊洛瓦底江)下游有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又靠近大海,是难得的鱼米之乡,值得用心经营。

蒲甘西有若干山脉,与雪域大山连成一片,是我们与天竺地区的天然分界线。

东边是云贵高原向南衍生部分,居高临下,对中南半岛南部的暹罗丶真腊丶南掌三藩国,以及静海丶日南两省呈俯视之势,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同时蒲甘地区也是守护我南海地区出入大南洋门户的重要屏障。

两广总督丶云贵总督,你们与南海都司,朱雀舰队都司协同作战,全方位对蒲甘进行经略。」

凌云翼和刘应节连忙应道:「臣遵旨!」

「四川川南与云贵相接,川西与象雄丶青海相接,也是土司聚集之地,石汀公(殷正茂),就要劳烦你了。」

「回皇上,臣必当恪尽职责!」

朱翊钧把二十六位资政学士剩下的名单都一一念了出来,对他们的现任官职也做了安排。

这些安排都是他跟张居正丶海瑞丶王崇古丶谭纶丶王一鹗丶潘应龙丶魏学曾等朝堂势力代表,一一谈过之后确定下来的。

朱翊钧最后说了一件事:「朕接到北京大学的呈文,说他们缺一位祭酒。那不正好吗!张师傅退下来后,可以去北京大学担任祭酒,发挥馀热。

张师傅,你看可好?」

张居正笑着点点头,「臣谨遵圣意。」

众臣一想,这样安排也挺好。

张居正退下来按理说要去宪议院。

可宪议院有先阁老李春芳在,张居正心高气傲,怎麽可能去那里做他的副手?

可是请李春芳让贤?

人家资格比你老,也做过皇帝的老师,凭什麽让给你?

皇上也考虑过这些问题,于是提出个折中的方案,请张居正出任北京大学祭酒。

大学祭酒一职,援引国子监祭酒。只不过新的大学祭酒成了名誉职位。

你愿意管事呢,召开校务会议,大家都认。

你要是不想管事,学校有校务主任管着实权,负责日常运作。

学术方面,有教授联席会议和秘书处,也不用操心。

张居正退下来后,出任北京大学祭酒,即表示完全退下来,不管政事,免得后任内阁总理王一鹗心有芥蒂。

可这个职位知名度又高,世人一时半会不会忘记张居正,让他的心不会太失落。

朱翊钧后面又说了一些关于朝议大夫们名额和人选事宜。

资政大学士和资政学士人选已定,朝中各派势力的势力范围划定,接下来就是互相协商,讨价还价,往各自的地盘里塞属于己方的朝议大夫,巩固自己派系的基本盘。

其中免不了利益交换。

朱翊钧对这些不会太多过问。

但所有朝议大夫候选名单,必须呈交他过目。他认为不行的,自然是一票否决,发回去你们重新拟定人选。

中午,朱翊钧留大家在西苑吃午餐,吃完后就散会。

潘晟丶方逢时跟张居正乘坐一辆马车,离开西苑。

马车上,潘晟情绪有些低落。

他跟着张居正一起退下,没有留任资政学士一职,改任宪议左大夫,成为李春芳的副手。

张居正安慰他,「思明,你助我行万历新政十年,得罪了不少人。现在老夫去职,你要是还留在朝堂上,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去了宪议院,更好。」

潘晟想了想,确实如此。

自己跟张居正有交情,可是跟王一鹗丶潘应龙没什麽交情。

要是死皮赖脸地留在内阁,到时候此前得罪过的那些小人,把矛头对准自己,这两位可不会卖力气护着自己。

自己的才干,皇上又看不上,根本不会给独当一面的机会。

现在能全身而退,还能以宪议左大夫身份在宪议院继续发光发热,确实也不错。

他笑了笑:「叔大,老夫早就想通了,只是心里有些疑惑,皇上怎麽重用了张四维这个小人。

不仅老夫出乎意料,许多人也出乎意料。

行之,你是不是也颇感意外?」

方逢时摇了摇头:「那倒没有,皇上前些日子召我进西苑,谈及新职,我大致心里有底了。」

潘晟看了他一眼,倒也不怪他守口如瓶。

要是不守口如瓶,如此谨慎,皇上也不会提携方逢时,把他放在如此关键的位置上。

潘晟转头看向张居正。

「叔大,你猜出皇上到底是什麽意思?」

「大致猜出些。」

「哦,快说来听听。」

(本章完)